大化方家书院国学智慧精英班2023届正在招生,敬请国学爱好者朋友们关注。详细介绍见文章下方。
|
||
孙巧焕2023/4/20 10:35:25 |
![]() ![]() |
大化方家书院国学智慧精英班2023届正在招生,敬请国学爱好者朋友们关注。详细介绍见文章下方。
原 文
子张问:“十世可知也?”子曰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可知也;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可知也。”
制度有承传,损益因时迁。
问者是子张,孔子答其详。
察往以知来,百代可推排。
韩连武-《论语五字歌》
语 译
子张问孔子:“十代以后的事可以知道吗?”孔子说:“商代因袭夏代的礼制,其有所增删可以知道;周代因袭了商代的礼制,其有所增删也可以知道。若将来有能继承周代礼制者,即使经历一百代,那也是可以知道的啊!”
解 读
本章谈的是“因革损益”的问题。
“因”是继承,是传统,“革”是创新,是发展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,“因”是对旧事物合理内容的保留或增益;“革”是对旧事物不合理部分的扬弃、废除或减损。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,希望废弃传统,全盘异化,一夜之间改换血液或面貌,基本上是不可能的;或者强调传统而不变化,守旧而不革新,也是行不通的。所以《易传》说:“变则通,通则久”,“因革”变化是必然的。殷代承袭夏代礼制,必须有所损益、增删,时移势易。周代又承袭殷代,发展、变化又是必然的。“因”是必要的。“革”是变化,也是必需的。承袭和发展是事物的两个方面,希冀偏颇一隅,恐怕都困难。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恒久的哲学道理,“因”而有“损益”,即“继承中有变化”,“革”而有“减损”,即“变化中有继承”。
从方法论角度讲,这一节又告诉我们一种推导事物的方法,即“告诸往而知来者”。告,教;往,前;来,后。孔子常告以过去之事,引而不发,然后要求学生能推知后来之事。后人将这种由已知推及未知的方法概括为“告往知来”。此则是“告往知来”的典型例子。学生子夏对于“十世之事”是否可以推知,有了一些思考,便向孔子请教。孔子认为殷礼继承夏礼,所以由夏礼之损益,可推知殷礼之损益;周礼继承殷礼,所以由殷礼之损益可推知周礼之损益。其后的百世也会继承周礼的,只会在某些事物的数量作些变革,基本制度不会改变。孔子“百世可知”的具体推理,寄寓了他终生“克己复礼”的政治理想。百世“因”周礼,“纲常”绝不会变,亲亲,尊尊,长长,男女有别等,根本不会随其他变革而产生改变,无论什么朝代,都应辨上下,别亲疏,决嫌疑,定是非。从孔子的推理中,我们可以悟出“物类相召,世数相生,其变有常,故可预知”的道理。
书院介绍
南阳大化方家书院是一家专业的成人国学书院,聘请国学专家执教,系统精讲国学经典,旨在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引导用经典智慧指导事业人生。书院可为传统文化爱好者,特别是想通过提高自身素养以谋求事业创新发展的创业者、希望找到治家教子良方的家长朋友,以及有文化情怀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等,提供专业系统的国学经典培训。目前,大化方家书院2023届招生正在进行中。欢迎您的关注!
招生信息
【班次名称】国学智慧精英班2023届(2023年3月3日开班)
【招生对象】传统文化的爱好者,特别是想提高自身素养、谋求事业创新发展的创业者,或是希望找到治家教子良方的家长,甚或是有文化情怀的企事业单位领导等。
【课程内容】“四书”(大学、中庸、论语、孟子)、《道德经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古文观止》、中外史学名著等具有深厚思想文化内涵的国学核心经典。
【上课方式】线下线上同步授课,暂定每周五晚上7:00-9:00上课。
【执教老师】韩连武、徐奇清、郑先兴、徐云浩、宋词等多位国学专家教授联合执教。
【书院地址】南阳市理工学院旁财富置业一楼会议室
详情请咨询工作人员
条回答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