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化方家书院国学智慧精英班2023届正在招生,敬请国学爱好者朋友们关注。详细介绍见文章下方。
|
||
孙巧焕2023/4/20 10:05:31 |
![]() ![]() |
大化方家书院国学智慧精英班2023届正在招生,敬请国学爱好者朋友们关注。详细介绍见文章下方。
原 文
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’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”
有人来问孔,为何不从政?
孔子引书经,道理说得清。
孝友于兄弟,政治有意义。
齐家社会定,安邦有保证。
韩连武-《论语五字歌》
语 译
有人对孔子说:“先生为什么不参与执政呢?”孔子回答说:“《尚书》讲:‘孝啊,只有那个孝,推动人们孝敬父母,友爱兄弟。将此施展开去,应用于政务。’这也就是参与执政啊!何必我亲自去从政才算为政呢?”
解 读
本章孔子谈齐家与为政、治国的关系。
孔子“为学”的目的在于“为政”。孔子一生游历齐、鲁、宋、卫、陈、蔡,大小七十二国,希望施展抱负,实现“修己以安人、修己以安百姓”的理想,达到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”的境界,但始终难遇明君。直到51岁才在鲁国任“中都宰”,后又升为“司空”。主管全国建筑和道路交通事务,不久又升为“司寇”,掌管全国司法兼外交。但前后任职时间都不长。
本章文字,应在孔子免官以后。有人问孔子:“子奚不为政?”意思是“你不是鼓励弟子‘学而优则仕’吗?你为什么不去为政做官呢?”问话颇有一些嘲笑揶揄的意味。孔子的为政观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。“诚意”、“正心”、“修身”、“格物”、“致知”、“行孝”、“齐家”等都可以与“为政”联系,即一个人,不论何时,都可以做到“修己以安人”,“修己”即“为政”,因此孔子引用《尚书·君陈篇》的话,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”,即“孝父”“悌兄”“齐家”,将这种“孝父”“悌兄”“齐家”的精神推广开来,即是“为政”,何必又要专门去做官,才能算“为政”呢。
此则据说写在哀公11年以后,圣人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。孔子周游列国后返鲁,聚徒讲学,增删五经。孔子从事教育,教学生以仁,以义,以敬,以孝,以悌等圣人之学。其中“仁”是为人治国之本,“孝悌”又是“仁”之根本。因此讲圣人之学,首推“孝悌”。面对季氏专权,有君不事,“贪得国而忘大伦,赏私劳而废公义”的鲁国内政,当时的孔子仍位居卿大夫之列,“且亦与国政,但不出仕居位而为之”。“或”可能是故人,也许老朋友见其不仕,发“奚不为政”之疑,孔子则想动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来服务于鲁国国君,希望通过教育手段,宣传“孝悌”学问,对季氏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,促其反省其过失,悔悟自新。“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其时,鲁国自不会用孔子,孔子也不会去为季氏作伥、张目,所以有了“奚其为为政?”的反诘。由此,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一贯主张的齐家与为政、治国的关系。
条回答 |